企业家保健与健康管理的行动指南
发布日期:2015-01-20浏览:2521
-
课程背景
维护人体健康的两大基本板块分别是物质与功能。物质板块由均衡、合理的饮食营养所组成。功能板块通过适当的劳动与规律的运动来启动。从中医阴阳学说探讨─物质属阴,功能属阳,阴阳协调,阴阳互补,才能架构身心平衡与健康。亦即健康的饮食习惯结合适当的体能运动,更能帮助食物中营养成分的转换,促进并提高人体机能所需的能量。《黄帝内经》指出,「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」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此乃古代医家养生保健,祛病延年的智慧与经验,古今通用。本行动指南为中山大学EMBA同学研修《企业家保健与健康管理》课程,作为课后实践自我保健的重点提示与总结,内容涵盖肢体运动及饮食建议,并针对高压力时代提出纾解压力疲劳的养生保健建言。课程对象
高级管理人员,高压力人群解决问题
1、掌握中医结合现代科学的健康、养生知识,全面了解什么是健康和如何养生。
2、提供针对高压力时代的纾解压力疲劳的养生保健秘诀,传授各种应用简便有效的方法消除压力、纾解疲劳、远离酸痛,并创造优良的睡眠质量。
3、促进学员健康意识及加强自我健康管理。课程时长
12 H课程大纲
一、纾解上半身紧张、疲劳与酸痛的伸展功
1.压肩功
2.颈肩反向牵拉功
3.牛头式分解功法
4.孔雀开屏功
以上伸展功法每天做1~2回,每回10~20分钟。
亦可视身体需要选择全部或个别动作加强练习。
为达到预期效果,请尽量配合超负荷,渐进性,可逆性,专门性等伸展运动的锻练法则。
二、安定身心,消除压力的养生处方
1.腹式丹田呼吸(每日30次,行、走、坐、卧、站立皆可练习)
2.延长呼气时相(当感觉压力、紧张或焦虑时,随时实施)
3.禅定静坐(每日早晚各一次,从练习3分钟开始,渐次增加时间)
4.睡前热盐水足浴(浴足时精神专注于足底「涌泉」穴)
三、强化脏腑脊柱机能,维护腰臀正常比例
1.超级切腹功(左右单切及双切计一次,每天约10~20次)
2.回头望月功(左右交替计一次,生活工作中随时随地可做)
3.阴阳消长功(睡前、醒后各做10次至数十次)
4.卧式脊柱旋转功(左右交替计一次,每日做3~5次)
四、通经活络行气血,促进循环与代谢
1.跳绳功
2.手足互动交替操
3.太极站桩功
4.童子拜观音
(以上1、2及3、4各归类为一组,每组功法可每天轮流练习若干次数。
此外,建议平日多走路、散步、爬楼梯、骑脚踏车以减少乘车、乘电梯。)
请贯彻安全有效的五大锻练原则:
以大为主-以大关节、大肌肉群参与为主
以中为度-中等运动量,速度与强度适中
多练呼吸-配合深、缓、细、匀的腹式呼吸
虚实协调-上虚下实,气贯丹田;上盘灵活,下盘稳固
内外兼修-形动而心静,外练筋骨皮,内修精气神
五、注意:营养过剩与营养失调是当前的饮食危机
1.国人所吃的粮食,加工越来越精细,膳食纤维、矿物质相对不足。
2.城乡居民虽以植物油为烹调油,但油量使用平均达42克,远高于推荐的25克
3.粮食消费逐年下降,动物类食物成倍增长。亦即饭吃得越来越少,肉吃得越来越多。
4.烹调口味依然偏重,居民食盐量每天平均12.5克,远高于建议值6克。
5.饮料、零食摄取量普遍增加,影响正常三餐及饮水习惯。
6.综合上述,饮食形态已出现: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高盐、高糖、低纤维、低矿物质之「四高二低饮食法」,是造成肥胖及各种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的主要原因。必须及时调整,否则易走向西方社会「疾病谱」的老旧道路。
六、控制热量、平衡饮食的健康法则
1.三餐定时定量,切忌暴饮暴食。
2.每日摄取足够纤维,增加粗粮50克以上。
3.改变进食程序,饭前先喝蔬菜汤。
4.挑食一下,油炸食品去油衣,吃肉先去皮。
5.每天摄取五份蔬菜水果
6.每天摄取足量乳酸菌。
7.拒当厨余回收桶。
8.细嚼慢咽每一顿。
9.每餐只吃七、八分饱。
10.每天饮水1.6~2公升,约8大杯。
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高危险群,还可参考讲义最后6页的食品建议。
七、重视《膳食指南》的核心十条
以下为2008年中国卫生部最新公布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的新修订版,该版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及营养学新研究进展,提出健康的膳食指导原则。指南内容适用于6岁以上正常人群。
食物多样、榖类为主、粗细搭配;
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;
每天吃奶类、大豆或其制品;
常吃适量的鱼、禽、蛋和瘦肉;
减少烹调油用量,吃清淡少盐膳食;
食不过量,天天运动,保持健康体重;
三餐分配要合理,零食要适当;
每天足量饮水,合理选择饮料;
如饭酒,应限量;
吃新鲜卫生的食物。
八、身心健康从细节开始,养生保健贵于顺应自然
1.饮食宜清淡营养,粗细搭配。
2.运动要恒常规律,适量适度。
3.生活要早睡早起,尊重生理时钟。
4.劳逸要协调,避免身心过劳。
5.压力要随时释放,不要积累。
6.情绪要稳定平静,怡然自得。
7.平常要修心养性,端正品行。
8.心灵要服务奉献,不求回报。
9.心态要云淡风清,成败得失寻常事。
10.参悟生命价值,透视生老病死。